幼儿园里的小朋友,每天的生活都是有规律的,从早上来到幼儿园开始,经历了入园、晨间活动、教学活动、进餐、喝水、入厕、游戏、睡眠、离园等各种活动,当然,这其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,那就是“过渡环节”,过渡环节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之间的衔接与转换,它是各个活动中的“驿站”,也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,那我们幼师该怎么才能组织好幼儿的过渡环节呢?
一、合理调控活动空间,让幼儿分散活动
集体活动中幼儿都集中注意力学本领,过渡环节刚好可以让孩子们休息放松一下。走廊里空气新鲜,视野开阔,是孩子们理想的活动空间。但如果幼儿都到走廊里活动,就会显得十分拥挤,有安全隐患。
于是我们便划分出多个课间活动区,将幼儿分成若干活动小组,每组六位小朋友,每天各组轮流到各区活动。走廊是其中的一个活动区,为了保证活动安全,我们就用给各组排值日生的方法来限制人数,如果是周一,就由每组一号值日生去走廊自由选择玩小型体育玩具,周二由每组二号值日生出去活动,依此类推。
这样一来,在走廊里活动的孩子少了,就不会你推我挤,而且每个孩子每周都能保证一次户外课间活动。课间活动时,由班中保育员在走廊指导孩子们活动,老师则在教室指导孩子们玩其他游戏,室内室外井然有序,让人感觉十分舒服。
二、与主题活动相结合,让每个幼儿有事可做
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,我发现,那些安静活动的小朋友都是有具体事情可做的,如看迷宫图谱、观察自然角里的动植物等;而那些走东串西的小朋友都是漫无目的地玩,难免会影响别人,制造事故。
怎样让这后一部分孩子也能够有事可做,不“惹是生非”呢?于是我们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,自制了一些与主题活动相关的小玩具,组织他们在课间活动时玩游戏,随着主题的变化,还不断生成新游戏,保持幼儿玩乐时的新鲜感。这样在过渡环节时,这部分孩子都能乐此不疲地进行游戏,放松身心。
比如在开展“惊奇一线”主题活动时,随着各个集体活动的进行,孩子们对线越来越了解、熟悉和喜欢,都想和线玩游戏。于是我们就提供很多比较粗又不易打结的线供幼儿玩挑线游戏。一开始教孩子们单独挑五角星、降落伞等各种花样,孩子们觉得好玩极了。当大部分孩子学会了单独用线挑各种花样时,我们又教给他们两人合作挑线,谁挑乱了下一步,就又重新开始玩。孩子们都玩得不亦乐乎!
三、以丰富的形式和内容,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
在课间活动里,对某一活动区或某件玩具,玩的次数多了,幼儿就会逐渐失去新鲜感。为了调动和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,需要我们不断拓展活动形式,更新活动内容。
如我们让孩子每周一带一件小玩具放到自己的玩具柜,到周五再带回家,以便于课间玩耍;为了培养孩子爱看书的好习惯,我们请每位幼儿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,在课闾活动时,孩子们高兴地拿出来和好朋友一起看,或相互交换着看。
集体活动中谈话“我又学到了哪些本领”时,雅雅说:“我会下飞行棋了,在家里经常和爸爸一起玩。”小杰说:“老师,我会下围棋。”还有很多孩子说会下棋了。于是第二天,我们就在活动区里投放了围棋和飞行棋,孩子们很是喜欢,立马围坐着玩起来。有的小朋友来晚了,坐不下,就干脆搬把小椅子坐在旁边看,还时不时要“点评”几句。
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下棋,我们就找来几个大纸盒,在盒子的上方用双面胶贴上了棋盘,供孩子们在课间活动时玩。这些棋类游戏特别吸引班里的男孩子,他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棋盘上,课间也就少了东奔西跑、无所事事。
四、将集体活动的内容向课间延伸
过渡环节还可以作为集体活动的有效补充和延伸。有时一个有趣的集体活动后,孩子们的兴致仍旧很浓,我们就把集体活动的内容延伸到过渡环节中。因为不是集体活动了,孩子们身心放松了,玩起来也就更加投人,表现也更为出彩。
比如在美工活动“动物纸偶”后,孩子们拿着亲手制作的各种纸偶动物在表演区进行表演,他们充满创意的表演,极大地提升了集体活动的效果。
所以,尽管幼儿园的过渡环节时间短、头绪多,组织起来难度很大,但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,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,把过渡环节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加以利用,就可以改变过渡环节时的“杂乱无序”,在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、语言表达能力等不断提高的同时,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。